出于x86,勝于x86:AMD EPYC帶來新的強大算力平臺
發布時間:2020-10-13 08:39:56
5G新基建使能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正如火如荼,面對廣闊的5G藍海,通信運營商不僅亟需升級5G基礎設施,更需要提升數據處理速度;尤其在云網融合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的生產力與算力相結合使得業務效率極大提升,澎拜的算力也成為運營商5G云網融合以及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底座。
而服務器作為算力主要承載體,未來還將繼續保持增長。雖然隨著多元算力時代的開啟,給非x86服務器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前所未有的逆襲機遇,但從市場現狀來看,算力的生態仍然是x86架構占據絕對市場優勢。
不過,如果你只知道x86陣營的芯片供應商英特爾,那就有點out了。作為芯片行業的一員"老將",AMD早在2017年就正式發布EPYC(霄龍)處理器,憑借著超多核心、海量內存和超高帶寬等特性,不僅能更好滿足運營商云網融合轉型需求、為5G時代的新業務、新應用、新場景全面保駕護航,同時也在上演一場"出于x86,勝于x86"的好戲。
目前性能最強勁的x86服務器芯片
5G時代,超高清視頻、VR/AR、云游戲、無人機、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新業務應用將產生海量數據,不僅對網絡帶寬提出極高要求,也讓云、網、邊以及IoT對算力產生巨大需求。
云方面,5G時代云數據中心快速發展,軟件創新亟需硬件技術的有效支持,在全新的計算時代,需要新一代具備高性能的服務器處理器,高效支持當前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的工作負載;尤其是隨著5G時代云計算市場向多云環境轉變,數據中心如何通過增加處理器性能來持續提升算力成為運營商的必修課。
網方面,5G時代,基于SDN/NFV理念的網絡轉型已經成為共識。例如,網絡功能虛擬化 (NFV)將網絡功能與專有硬件分離,使網絡地址轉換 (NAT)、防火墻、入侵檢測、域名服務 (DNS) 和緩存等功能都可以在通用服務器上運行,但同時通用硬件也對服務器芯片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IoT方面,例如5G+車聯網是汽車行業對5G的重要期待,除了比較基礎的車聯網服務,還有車輛數據、用戶數據、車機數據等海量數據,都會對數據中心的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走向自動駕駛,更是對算力性能提出極為苛刻的要求。
邊緣方面,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為剛才所說的物聯網提供便捷、高效的本地化數據處理方案,雖然無需通過云端處理,大大提升了數據處理的效率并減輕云端負荷,但同樣對本地服務器的算力性能帶來不小的挑戰。
針對5G時代運營商在云、網、邊以及IoT在算力方面的諸多挑戰,AMD秉持的x86架構是企業計算主要載體,已經在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場景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去年發布的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為現代數據中心處理器設立了新的性能標桿。
第二代AMD EPYC最高搭載64顆采用前沿的7nm制造工藝的x86 "Zen 2"核心,能獲得同類產品最高的I/O和內存帶寬,業內率先支持包括PCIe 4.0接口在內的全新特性,幫助數據中心充分釋放服務器的最大潛能,性能是上一代的2倍,企業用戶可以搭建128個通道的I/O,實現網絡帶寬性能的雙倍提升,為眾多企業級、云和高性能計算 (HPC)工作負載帶來領先的性能。
"這是目前性能最強勁的x86服務器芯片",AMD CEO蘇姿豐博士在發布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時曾高呼。另據了解,憑借突破性的設計,AMD EPYC在多種業內性能基準測試中勝出,迄今為止創造超過170項世界紀錄。
第二代AMD EPYC不僅有超強性能,其自身卓越的兼容性、靈活性、高可擴展性和安全性,也讓客戶能夠在云網融合的5G時代享受到高性能計算體驗。